2025年4月11日是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,长春国文医院致力于提升...
随着年龄的增长,中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,常见病症也随...
近日,钟楚曦在新剧中的“斩男”短发造型引发了广泛关注。这...
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 中国消费者报讯(记者孟刚)2月18日,记...
很多人为了减肥选择不吃主食(比如:米饭、面条、馒头、包子...
导读 孙思邈是《大医精诚》、《大医习业》的作者。千百年来,把医德上升到非常高的境界,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,非《大医精诚》莫属。而且,孙思邈老先生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多的宝藏。 今天的文章,讲《续命汤类方研究与应用》,引用了典籍中的诸多原文,讲解了一些方剂,重点讲解了大小续命汤的源流和适用病证。文章和老先生有莫大的关系。非常精彩,欢迎阅览 图片 各位孙思邈们,大家早上好!为啥改为孙思邈呢?因为今天讲的主要内容是续命汤类的。与我们著名的医家——被称为「药王」的孙思邈,有重要的关系。 孙思邈是《大医精诚》、《大医习业》的作者。如果说千百年来,把医德上升到一个非常高的境界,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,非《大医精诚》这篇不可。 而且孙思邈老先生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多的宝藏。我们说现存的经方,肇始于《伤寒杂病论》,而成熟于《千金》、《外台》。《千金》是啥?就是《千金要方》、《千金翼方》。 今天的许多内容,和他有莫大的关系。把我们常用的方子以及它里面所涉及到的内容,都展现出来。有些是原文,我们也给大家展示出来了。 今天讲的内容就是《续命汤类方研究与应用》,我们分为几个部分。 风论篇《风论篇》 ,什么叫内风、首风、肠风、泄风……你看,昨天我们讲的也和风有关系,是吧!我们引用的条文,一模一样。 昨天已经给大家讲过,这里就不再继续讲了。为啥?里面内容非常多,看一眼就行了。 我们回到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 图片 岐伯曰:中风大法有四,一曰偏枯,二曰风痱,三曰风懿,四曰风痹。图片 在这里面,偏枯、风痱、风懿、风痹,是对中风的四大分法。那什么叫偏枯呢? 图片 偏枯者,半身不遂。肌肉偏不用而痛。言不变,智不乱,病在分腠之间。温卧取汗,益其不足,损其有余,乃可复也。 (《针灸甲乙经》云:温卧取汗,则巨取之。) 图片 什么叫风痱呢? 图片 风痱者,身无痛,四肢不收,智乱不甚,言微可知,则可治。甚则不能言,不可治。图片 偏枯只是在肌腠之间,这是一种。第二个,甚则不能言,不可治;言微可知,则可治。到了风痱的时候,半在脏腑半在经络了。 图片 风懿者,奄忽不知人,咽中塞窒窒然。(《巢源》作噫噫然有声),舌强不能言,病在脏腑,先入阴后入阳,治之先补于阴,后泻于阳,发其汗,身转软者生,汗不出身直者,七日死(《巢源》作眼下及鼻人中左右白者可治,一黑一赤吐沫者不可治)。 图片 这个地方好好看一看,就是哪些情况治不了。这个病已经到了脏腑。入脏腑者,半死半生也。 图片 风痹、湿痹、周痹、筋痹、脉痹、肌痹、皮痹、骨痹、胞痹,各有证侯,形如风状,得脉别也,脉微涩,其证身体不仁。 图片 看来看去,最重的是风懿,中间重的是风痱、偏枯,风痹是比较轻的。而这些(风痹)与风湿、类风湿是一类疾病。所以古人的痹症和中风经常放在一起。中风可以导致痹症,痹症时间长了也可以导致中风。 你看,《备急千金要方》讲:「凡风,多从背五脏俞入诸脏受病。」我们前面讲过了,《伤寒杂病论》里讲风从前面而来,寒从后面而来,湿从下而来。雾露之气从上而来。我前面讲了燥气入肺,然后到大肠。暑气通于心,通于肺。对吧!我前面都讲过了。 「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」六气伤人,皆有法度。这里尤其明确提出来人的背俞穴,是风最容易进入的地方。不同的风到不同的脏腑。比如,肺俞穴,风从此入,就会出现肺系统的疾病。心肝脾肺肾——这些五脏俞穴的病,风到什么俞穴,就会出现五脏相应的疾病。 所以,大家知道,为什么中国人穿衣服,要穿一个啥?马甲。为什么小孩睡觉的时候,要穿一个啥?肚兜。这都是在长期的生活当中观察出来的。噢,要这样子,可以调养保护我们的身体。 图片 肺病最急,肺主气息,又冒诸脏故也。肺中风者,其人偃卧而胸满短气,冒闷汗出者,肺风之证也。视目下鼻上两边下行至口,色白者尚可治。图片 为啥色白者可治呢?因为是本脏色。「急灸肺俞百壮,服续命汤,小儿减之。」第一个动作不是吃续命汤,是先用灸法。要灸百壮,这个「壮」,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?就是三个指头捏一撮艾,就像三角形一样的。以前是用香一点,完了以后再去掉,再放一壮。快的话,就三个指头一放一点,完事就去掉。 其实灸法在药物之前。一般来说,看病的次序是从无药到有药的过程。我们现在,人有病了,赶快吃药。把不用吃药的步骤全部省略了,都是吃药。这从某种角度来说,是退步了,不是进步了。 我们再往下看: 图片 若色黄者,此为肺已伤,化为血矣,不可复治。其人当妄言,掇空指地,或自拈衣寻缝,如此数日死。图片 大家见过这样的病人没有?「其人当妄言,掇空指地。」张嘴啊啊叫,就这样子,或者有些眼睛闭着,有些是眼睛睁开的。还有的是手在(身上摸),也不知道在摸啥呢。还有呢,手一会攥,一会那样,反复一个动作。我们在临床上都见过「挫空理线,循衣摸床」。这是以前《中医诊断学》书上写的,对吧!就是这种情况。 这种情况你要小心了,他的神志已经发生变化了。如此数日死。「若为急风邪所中,便迷漠恍惚,狂言妄语,或少气惙惙,不能复言,若不求师即治,宿昔而死。」一晚上就完蛋。 「即觉,便灸肺俞及膈俞、肝俞数十壮,急服续命汤,可救也。」还是先用灸法,再用汤药法。古人治病的时候。先用啥,后用啥,皆有次第,不是一生病就煮药吃。有时候,药还没熬好,人就没了。不对的呢!灸法在药之前,针也在药之前。 刚开始,第一个方法,大家知道不知道?灸法。第二个呢?其实,古人有不同排序。第二个方法有些人说是神丹,我们叫「神丹妙药」。人那口气有了,先把神丹化开,给他灌下去,再给他针呢。完了以后,再把汤药熬好,能动弹才能喝。你所有的药,不能喝有啥用呢?没有用的。古人讲一整套的方法。 哎!我们作为中医的传承人来说,刚开始大家可能想着,学中医能够养家糊口。当你水平达到一定时候,你就觉得是一种责任和义务,必须把它传承下来了。 图片 若涎唾出不收者,既灸,当并与汤也。诸阳受风,亦恍惚妄语,与肺病相似,然着缓,可经久而死。图片 这个时间不会那么快,但是也是不好的情况。 图片 肝中风者,其人但踞坐,不得低头,绕两目连额上色微有青者,肝风之证也。图片 青色你看,两目连额上。青色为肝风之状,青色就属肝。大家看到了前两天的病人,我给大家都演示了。人一来一看,脸色是水乘的土位,或者叫「水反侮土」。因为土是克水的嘛!从部位和色上,就可以进行一个判断。 图片 若唇色青面黄,尚可治,急灸肝俞百壮,服续命汤;若大青黑,面一黄一白者,此为肝已伤,不可复治,数日而死。图片 看这些文字,非常复杂。肝是青色。青和黄,和白,和黑,有什么关系?按照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来进行判断是好还是不好。 图片 站群论坛心中风者,其人但得偃卧,不得倾侧,闷乱冒绝,汗出者,心风之证也。若唇正赤,尚可治,急灸心俞百壮,服续命汤;若唇或青或白或黄或黑者,此为心已坏,为水,面目亭亭,时悚动者,不可复治,五六日死(一云旬日死)。图片 古人讲的「数日而死」、「五六日死」,一般死在什么时候?相克之时。 昨天我们给大家演示的时候,来了一个人。我们看这个病什么时候得的?得这种特殊的疾病、大病,一般是在年忌上。什么叫年忌?就是他的身体最不利的时候。这个人生病也罢,怎么样也罢,都是人身体最不好的时候。什么时候不好呢?天冲地克之时。因为「人禀天地之气而生,四时之法而成。」出现问题的时候,就是人体四大不调,和天地的关系、和谐程度发生了问题。 图片 脾中风者,其人但踞坐而腹满,身通黄,吐咸汁出者,尚可治,急灸脾俞百壮,服续命汤;若目下青,手足青者,不可复治。图片 脾主四肢肌肉,本来木克土的呢。而且木克土更厉害,雪上加霜,一点胃气根本就没法来复,死证。 图片 肾中风者。其人踞坐而腰痛。视胁左右未有黄色如饼粢大者,尚可治。急灸肾俞百壮。服续命汤;若齿黄赤,鬓发直,面土色者,不可复治。图片 为什么土色不可复治?因为土克水啊!本来肾就不好,再加上土来克,更不行了。就是雪上加霜的,一概不好。 图片 大肠中风者,卧而肠鸣不止,灸大肠俞百壮,可服续命汤。图片 我们不再往下读了。内容比较多,我把五脏的给大家念一下。因为「入脏者,半死半生也。」它的方法总的来说,就是通过这个来判断。这个病能不能治?能治。先用啥?灸法。因为病邪从五脏俞进入的。进来的地方,就是邪气要退的地方。大家理解这个意思吧!再服续命汤进行治疗。 续命汤的医学源流下面我们看看续命汤的医学源流。我们特别给大家推荐的续命汤,是这两个:大续命汤和小续命汤。因为古医籍中有N个续命汤,大家不知道用哪一个。我们反复斟酌完之后,发现这两个续命汤是最有代表性的。 《黄帝内经》中讲:「知其要者,一言而终。不知其要,流散无穷」。我把大、小续命汤从那么多续命汤中挑出来。其中叫大续命汤的至少有三个。我把这两个续命汤反复作比较,目的只有一个,请大家把这两个续命汤记下来。关于怎么记忆,后面我给大家慢慢讲。 01 图片 小续命汤 首先,你要记住小续命汤是十二味药。有些时候,学生方子写完了,我说看看方子。我看一眼,问他写完了没有?他说写完了。我让他再看一看,没写够,为啥?一排三个药,那就四排嘛!如果一排四个药,肯定是三排嘛!我眼睛一看不够,肯定是缺了嘛!如果发现你写方子的时候多出来了。看一看,哪味药多了?大家理解我的意思吗?人有时候要聪明一些,不用看方子里的每一味药。 这两个续命汤在《千金要方》卷八里面。我们先粗略地看一下: 图片 小续命汤治卒中风欲死,身体缓急。口目不正,舌强不能语。奄奄忽忽,神情闷乱,诸风服之皆验,不令人虚方。 图片 这个方子加一味,减一味,就叫很多很多的续命汤。小续命汤被认为六经中风之正方或者说通治方。就是说,这个方子可以把所有的方子都涵盖在里面。这是最核心的药。 02 图片 大续命汤 大续命汤,主治啥呢? 图片 大风经脏。奄忽不能言,四肢垂曳,皮肉痛痒不自知方。图片 特别好玩,我们有时候治疗患者,是以小续命汤开始,大续命汤结束。用着用着,以大续命汤开始,后面又用小续命汤了。我们就觉得挺奇怪的啊!就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。 03 图片 医学源流 接下来讲医学源流。请大家珍惜这个机会,我们查这些东西真的不容易,学生们花了很多心血去查这些方子的源流到底是什么。 昨天有人问我西周续命汤。你看,西周续命汤在这里——汉·公元前206年,《华佗神方》里面。有些人说这本书是伪书。是不是伪书我们先不说,华佗治中风神方这个方子就跟我们的小续命汤完全一致。书有可能是别人编纂的,但是这个方子是真方。 葛洪在《肘后备急方》里面又写了个西周续命汤。大家看见没有,西周续命汤最早出现在晋朝。唐·公元652年孙思邈在《千金备急要方》里收录了大、小续命汤。 《外台秘要》,王焘,「焘」这个字念啥?念「导」。这是灬(四点底),你们好好看看啊,念「导」 。王焘的《外台秘要》卷十四、十九有西周续命汤。 有一年我去上海中医药大学。那里学生很热情,给我们介绍王焘(涛)写的《外台秘要》。我说:“同学你再说一下!”他说:“是王(涛)。”我说:“'涛'是旁边氵(三个点)啊!”他愣了半天,问我:“你是干啥的?”我说:“我就是研究王焘的《外台秘要》的。” ![]() 刘完素在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》里面,你看白虎续命汤、麻黄续命汤、附子续命汤、葛根续命汤。我们好好看看啊!白虎续命汤无非就是以石膏为主的。麻黄续命汤是以麻黄为主的。换句话来说,石膏、麻黄、附子、葛根这些,是不是都是《伤寒论》里面非常重要的药物啊!它和其他病不一样 ,都涉及到,把这些都放在一起治疗,中间不要发生问题。 但是续命汤类的的方子,都有活血理血的药物,比如当归、川芎,或者是川芎、芍药这种搭配。为什么这么用?因为血气的流动,必须要活开,气血瞬息不能相离啊! 宋太医院的《圣济总录》一六一卷有西州续命汤和大续命汤。陈自明的《妇人良方》,卷三记录了加减小续命汤。许国祯的《御药院方》卷一的独活续命汤。你看续命汤从汉朝到现在就没有中断过。 所以说,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都有传统医学。我们说唯有中医,到今天为止,典籍的传承没有中断过。尽管有很多散失,流落民间。但是总体这个根没有动摇。 而其他的传统医学呢,好多根基已经动摇了。别人在到处找这些东西,我们这里完整的东西都有。所以在四大传统医学中,中医始终存在。 那么,我们再来看危亦林的《世医得效方》、朱橚的《普济方》、汪机的《外科理例》、王肯堂的《证治准绳》、李榳的《医学入门》、武之望的《济阳纲目》,都有记载续命汤类的方子。 武之望写了两本书,《济阴纲目》和《济阳纲目》——一个是治疗男科,一个是治疗女科。大家看看,中间断了吗?没有。都源远流长啊!就是说疗效是经过千年验证的。我就不相信你突然来个变异,不能用了。 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 我告诉大家,不但中国人能用,外国人一样能用。我给大家讲的时候,会讲好多病例。我收录了很多病例,还有一些是没有收录的。大家把故事记下来,就学会了。 图片 华佗治中风神方,凡卒中风欲死,身体缓急,口目不正,舌强不能语,奄奄忽忽,神情闷乱。 图片 组成:麻黄、防己、人参、黄芩、桂心、白芍药、甘草 、川芎、杏仁各一两,防风一两半,附子一枚,生姜五两。和《千金》小续命汤完全一样。大家看一下就行了。 你看唐朝孙思邈的八风续命汤等等,我们把这些方子进行一个完整的记录。西周续命汤是治啥?主要治疗肉极。 昨天有人问我关于西周续命汤的,这不就是西周续命汤嘛!麻黄、生姜、当归、石膏、川芎、桂心、甘草、黄芩、防风、芍药、杏仁,一共十一味药,是吧!看到没有,这个方没有防己。它治疗肉极。五劳、六极、七伤。属于六极里面的肉极。 图片 肉极。虚热,肌痹淫淫,如鼠走身上,津液开泄,或痹不仁,四肢急痛。图片 出自《千金要方》第十五卷。《千金方衍义》是谁写的?张璐。 《千金方衍义》:续命为风痱身体不能自收、正虚风中之首药,乃《古今录验》方中除去人参,加入黄芩,谓之西州续命。更添小续命中芍药、防风二味,并以生姜易干姜,即小续命中除去附子、防己,专力开发风痹。 刚才我讲了,把小续命汤里面的附子和防己去了,对吧!我认为这个方和刚才我们讲的方子是姊妹篇。是根据病人具体的情况,进行适当的加减。那么它治疗的范围发生了一些变化。 那个八风续命汤,又叫人参汤(《圣济总录》卷九),也叫参桂汤(《三因》卷七)。人参、桂心、当归、独活、黄芩、干姜、甘草、石膏、杏仁八味药组成。 图片 卒半身不遂,手足拘急,不得屈伸。身体冷,或智或痴。或身强直不语,或生或死,狂言不可名状,角弓反张,或欲得食,或不用食,或大小便不利者。图片 这个还能治疗老年性痴呆或者脑功能减退、脑白质变性。或者大小便不利者。《千金》卷八引《古今录验》。 ■ 来源丨心通中医传承工作室,作者丨马新童,中医家转载发布,编辑丨徐爱玲。尊重知识与劳动,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