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

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,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!

你的位置: 健康星图志 > 运动星辰志 > 星象记录 百病皆由痰作祟,这四味中药,从头到脚祛痰湿
热点资讯

星象记录 百病皆由痰作祟,这四味中药,从头到脚祛痰湿

发布日期:2025-02-12 13:49    点击次数:161

图片

文/郭洁浩

但愿世间人无病,宁可架上药生尘。

祛痰湿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。

你有没有在生活中听到有人说过“我湿气真大”的话语,甚至不少小朋友都把湿气挂在嘴边了。

那到底湿气是啥东西呢。

中医认为,“湿”为自然界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之“六淫邪气”之一。湿邪致病具有重浊、粘滞、易伤阳气、病程缠绵难愈等特点。

湿与水同类,随气流行,变动不居,湿气走四肢,流阻关节,就会出现四肢困重乏力,关节酸痛;

湿气往上走,就会出现头晕、头重,《黄帝内经》的“困于湿,首如裹”,就是这个意思;

365站群VIP

水往低处流,湿气也往下走,在男性则表现为阴囊潮湿、瘙痒,在女性则表现为白带清稀,量多。

“脾怕湿”,湿气容易困阻脾胃,导致脾胃消化能力下降,就会出现胃口差,食后腹胀,。

有的人还会有流口水的表现,这是脾不固摄,水湿外流的表现。

“湿困脾”,导致脾胃升清降浊能力下降,“清气在下则为飧泄”,就会出现大便不成形,溏稀而无异味或者便秘;排便粘稠(粘马桶,不易冲掉)且多便;舌头边缘有锯齿状。

脾为生痰之源,肺为储痰之器。痰湿重的人呼吸系统也会出问题,多表现为白痰多,咳嗽,嗓子不清爽。

还要补充一点,湿气为病,还要一些典型表现就是人特别容易疲倦乏力,如果舌苔再白白的,腻腻的,那准没跑了。

到这里大家发现了没有,“白痰”、“白腻苔”、“白带清稀”、“大便不成形,溏稀而无异味”……这个痰湿偏相于什么?偏向于寒痰,寒湿!

俗话说,千寒易除,一湿难去。要想更有效地祛湿,这个千古名方,大家一定要知道。

它是什么方?久负盛名的苓桂术甘汤。

组成:茯苓15克,桂枝10克,炒白术12克,炙甘草6克。

苓桂术甘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《伤寒杂病论》,药虽然只有四味,却又不凡之功。

茯苓,色白,味甘淡,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利水渗湿。它就像一个“水泵”,将体内的多余水分向下引导,最终通过小便排出体外。茯苓的作用力是向下的,主要针对下焦的湿气,当然还有健脾的作用。

桂枝,颜色为红棕色,味辛,能够温阳化湿。它就像一个小太阳,通过温煦身体,将湿气转化为水汽,并将其推向体表,通过汗液排出。桂枝的作用力是向外的,能够帮助身体排出体表的湿气。

白术,外观为灰黄色至黄褐色,断面为白色或淡黄色,味辛甘,能够健脾燥湿。它通过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,将湿气烘干,转化为有用的津液。白术的作用力是向上的,能够帮助身体利用气化后的水汽,避免湿气积聚。同时土炒过的白术燥湿健脾之力更盛。

最后一味炙甘草,炙过之后药性就变温了,补益的作用也得到增强。炙甘草在补中益气,调和诸药的同时还能补充津液。即使祛湿,也要守护住体内的津液,防止有用的津液流失,这是医圣最常用的手法。

就这四味药,口感微甜,坚持喝,绝对能把你的寒湿体质纠正过来!

也可以选择配合拔罐、艾灸等外治法,祛寒除湿效果更好。

同时要注意中药调理过程中一定要忌口,忌生冷,忌油腻,更要忌酒,酒这种东西最是生湿。不能一边爬着喽一边撤梯子,这病啊好起来就很慢。

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更多人看到

图片

图片

RECOMMEND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