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群论坛 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...
治肝一定要打通大肠,大肠通了,肝气才会顺畅,疾病就可以更...
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。作为“网络原住民...
随着年龄的增长,许多人开始发现腿粗、肚子大、精力不足、腰...
【转载】一剂愈神方(鼻窒塞不通)华佗遗方2019-03-06|302阅读|...
通讯员:张璟怡 “妈妈,我喉咙好痒,总是想清嗓子……” “老师说他上课老是眨眼,是不是眼睛有问题?” 365建站客服QQ:800083652“上次我凶了他几句,没想到他开始频繁眨眼,是不是被我吓到了?” 如果你家孩子也出现过这些“小动作”,别急着责备或忽视——这可能是儿童抽动障碍的表现。近年来,因“抽动障碍”就诊的儿童数量明显增多。 这种疾病多见于5~10岁的儿童,男孩的发病频率明显高于女孩,不仅困扰着孩子,也给家长带来了诸多烦恼。接下来,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儿童抽动障碍的相关知识。 认识抽动障碍:孩子成长的"隐形绊脚石" 抽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,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、反复的肌肉抽动或发声。 除了眨眼、耸肩,还可能表现为: 喉咙里发出"吭吭"声 突然甩头、扭脖子 重复说脏话或秽语 这些行为并非孩子故意为之,而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异常反应。长此以往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,甚至影响学习和社交。 在中医理论中,抽动障碍被归为“肝风”“慢惊风”范畴。中医认为,孩子的身体就像一棵小树苗,需要充足的“养分”才能茁壮成长。如果先天禀赋不足(比如父母体质偏弱),或者后天喂养不当(比如饮食不节、睡眠不足),都可能导致肝风内动,从而引发抽动症状。 具体来说,抽动障碍的病因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: 内因:多为先天禀赋不足、精血亏虚,导致肝阴不足,肝阳偏亢。 外因:包括感受外邪(如感冒)、睡眠不足、压力过大、情志失调(如焦虑、紧张)、饮食不节(如过食辛辣油腻)、长时间屏幕暴露、疲劳等。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,导致肝风内动,从而引发抽动症状。 中医治疗:标本兼治的"组合拳" 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中医在治疗抽动障碍中的优势。与西医治疗相比,中医治疗更注重整体调理和病因治疗,不仅能缓解症状,还能减少复发。 比如,通过中药调理、耳穴贴压等方法,治疗的核心就是“平肝熄风”,从根本上改善孩子的体质,缓解抽动症状。 案例分享:晨晨的康复之路 晨晨(化名)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11岁的晨晨在4年前开始频繁出现不自主的喉中发声,被诊断为抽动障碍。尽管接受了西药治疗,但症状并未明显缓解,这让晨晨的父母十分焦虑。 2020年6月,晨晨的父母带他来到湖南妇女儿童医院中医儿科门诊。接诊的殷旭主任医师详细询问了晨晨的病情,发现他除了喉中发声外,还有频繁眨眼的症状。结合舌脉象和抽动频率,殷医生判断晨晨属于“肝风内动、阴虚阳亢”型抽动障碍。 治疗方案: 中药调理:以平肝熄风、滋阴养血为主,根据体质定制专属方剂。 耳穴贴压:通过刺激耳部的肝、脾、神门等穴位,调和脏腑、缓解症状。 治疗效果: 治疗初期:晨晨有些抗拒,但在医生和家长的耐心鼓励下,他逐渐放松下来。经过7剂中药治疗,晨晨喉中发声和眨眼的频率明显降低,注意力也更加集中。 治疗4个周期后:至2021年7月,晨晨的症状近乎痊愈,学习成绩也逐渐回升。 2025年3月:晨晨因春季多风诱发眼角抽动,但症状明显较4年前减轻。经过7剂中药调理后,症状再次得到缓解。 抽动障碍的家庭护理指南 抽动障碍虽然难以完全根治,但通过中医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,可以显著缓解症状。家长、老师和学校应共同努力,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: 保持膳食平衡:合理搭配饮食,避免过度食用辛辣、油腻食物。 增加身体活动:鼓励孩子每天、进行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。 控制屏幕时间:设置手机使用时长,睡前1小时禁用电子设备。 保持情绪稳定:避免情绪波动,帮助孩子保持心情舒畅。 规律作息:小学生保证10小时睡眠,营造黑暗安静环境。 给家长的话 ![]() 抽动症不是孩子的错,就像感冒发烧一样需要正确治疗。中医不是慢郎中,而是帮孩子重建身体防线的智慧之选。当孩子眨眼时,请给他一个拥抱而不是责骂;当治疗见效时,请记得坚持调理巩固战果。 ▲本文经由湖南妇女儿童医院中医儿科殷旭主任医师审核 |